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舞蹈
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家和重要传承人

发布时间:2017-09-05

  (一)著名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家

  在中国现当代民间舞蹈领域,涌现出不少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和民间舞蹈传承人。

  贾作光男,满族,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编导艺术家,中国现代民族民间舞的创始人,北京舞蹈学院创建人,有“东方舞神”之誉。1923年4月1日生于辽宁沈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表演了《鄂尔多斯舞》、《挤奶员舞》、《盅碗舞》、《灯舞》、《嘎巴》、《鸿雁高飞》等。他根据自己创作和表演实践经验,总结了“稳准敏捷轻、柔健韵美情”十字经,成为集舞蹈编导、表演、教育、理论于一身的舞蹈艺术家。曾多次到苏联及东欧各国和美国、法国、奥地利、朝鲜、蒙古等国访问演出。创作的《鄂尔多斯舞》和《挤奶员舞》,分别在第五、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金质和铜质奖章。历任文化部艺术局专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并兼任多项舞蹈艺术学科的领导职务。

  康巴尔汗·艾买提女,维吾尔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家。1935年考入乌兹别克斯坦芭蕾舞学校。两年后被选为塔什干红旗歌舞团演员,在大型歌舞剧《安娜尔汗》中崭露头角。1939年考入莫斯科音乐舞蹈艺术学院,主修乌克兰、俄罗斯民间舞和古典舞。她主演的维吾尔族独舞《林帕黛》获得国际声誉。1942年4月回国,5月即参加了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举行的有14个民族参加的歌舞比赛,荣获第一名。1947年随新疆青年歌舞团赴南京、上海、台湾等地演出,名声大振,被誉为“新疆之花”。1949年,她在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的文艺晚会上演出了《打鼓舞》、《盘子舞》,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和鼓励。20世纪50年代初,她又编创了《抗美援朝》、《解放的姑娘》等。历任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西北艺术学院民族系主任等职。

  崔美善女,朝鲜族,中国舞蹈演员。1951年考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研究班。1952年进入中央歌舞团,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她担任领舞的《孔雀舞》获金质奖章。1979年在文化部举办的舞蹈比赛中,她创作演出的《丰收曲》获创作二等奖、优秀表演奖。1980年,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她创作演出的《喜悦》获创作、表演一等奖。1981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崔美善独舞晚会。曾先后到苏联、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深受观众的欢迎。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艺学会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

  莫德格玛女,蒙古族,舞蹈表演家。1956年加入内蒙古歌舞团从事舞蹈职业,1962年调入东方歌舞团任舞蹈演员。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蒙古族舞蹈领舞。代表作有《盅碗舞》、《单鼓舞》、《蓝蓝的天》、《嘎达梅林夫人》、《富饶的内蒙古》、《边防雄鹰》等。1999年,创作的独舞《绿洲的微笑》获得文化部“国庆50周年”创作一等奖。2000年,在朝鲜平壤“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获创作金质奖。发表的论文有《关于宗教舞蹈艺术》、《诗·乐·舞风》等。现任东方歌舞团民族舞蹈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江格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国际蒙古学家协会会员等。

  阿依吐娜女,维吾尔族,舞蹈表演家。1952年后,担任新疆阿克苏文工团、新疆歌舞团演员,东方歌舞团独舞演员,中国舞协第四、第五届理事,中国人民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表演的独舞《摘葡萄》于1959年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

  金欧苗族,舞蹈表演家。出生于芦笙舞艺人世家,9岁即登场表演。1953年被选送到中央民族学院民族文工团(现为中央民族歌舞团)任演员,后为独舞演员。表演的作品有《四人芦笙舞》、《芦笙斗鸡舞》、《学文化》、《苗族青年舞》、《欢歌》、《赛马曲》、《讨花带》、《欢乐的芦笙舞》等。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苗族舞的领舞中,以表演连续30多个“跳点步转”技巧而深受欢迎。1994年在贵州创建“苗族芦笙舞蹈艺术团”并任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理事。

  毛相男,傣族,著名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家。早年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1956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成立后,进该团任舞蹈演员。1957年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他和德宏州歌舞团演员白文芬表演的《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61年参加中国友好代表团随周总理出访缅甸,所表演的孔雀舞震动缅甸。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和云南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特邀代表。毛相是傣族农民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第一位傣族民间舞蹈家,傣族第一代专业舞蹈工作者。他表演的孔雀舞以独特的风格见长,舞姿优美、动作灵活、形象逼真、出神入化,被誉为俊美的“雄孔雀”和“传递和平与友谊的金孔雀”。

  刀美兰女,傣族,云南景洪人,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1944年出生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1972年调入云南省歌舞团任舞蹈演员。1978年当选为云南省政协常委。1983年当选为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当年被评选为云南省劳动模范。1986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舞协常务理事。2000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环境使者、中国文联委员。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从20世纪50年代的《孔雀公主》、《少卜少》、《赶摆》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金色的孔雀》和《水》,都以迷人的艺术魅力向世人展示了她独特的艺术风采。1957年在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会演中扮演“孔雀公主”获奖。1980年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表演的傣族独舞《水》、《金孔雀》获优秀表演奖。1982年主创并表演的“刀美兰独舞晚会”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杨丽萍女,白族,1958年生于云南,自幼酷爱舞蹈。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歌舞团,9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表演“孔雀舞”闻名。1992年,她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3年,任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总编导及主演。2009年,编导并主演《云南映象》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再获成功。

  金艺华女,朝鲜族,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1934年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曾任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秘书长。195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后任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1954年公派留学,在朝鲜国立崔承喜舞蹈研究所深造,师从著名舞蹈家崔承喜。1957年回国返团任演员兼教授,从事民族民间舞教学、研究、创作等工作。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民族舞蹈师资和表演人才。

  慈仁桑姆女,藏族,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委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桃李杯”舞蹈比赛评委会委员,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术带头人。编著出版了《藏族民间舞教学专辑》音像教材、《藏族民间舞教程——女班教材》音像教材,并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2年立项项目,填补了藏族舞蹈无教材的空白。连续六届获“桃李杯”舞蹈比赛“园丁奖”。在2006年8月8日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保护传统舞蹈文化贡献奖。2006年入选北京市教委编辑的《德艺双馨——艺术院校名师》一书。

  池福子女,朝鲜族,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编导、硕士生导师,北京市舞蹈家协会理事。编写出版了学术专著《朝鲜族音乐“长短”与舞蹈》,音像教材《朝鲜族舞蹈教程——女班教材初级篇》、《朝鲜族舞蹈教程——女班教材中、高级篇》、《朝鲜族舞蹈教程——男班教材》等,并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2年立项项目,创作剧目荣获国际、国内、国家级、省部级金、银奖等23项。指导学生在国内外获金、银奖21项。连续六届荣获“桃李杯”舞蹈比赛“园丁奖”。获第八届“桃李杯”保护传统舞蹈文化贡献奖。2006年入选北京市教委编辑的《德艺双馨——艺术院校名师》一书。

  马跃回族,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著名舞蹈编导。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20世纪80年代末期创作了蒙古族男子群舞《奔腾》,该舞在发掘蒙古族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发展、编创蒙古族舞蹈方面均有许多创新,演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获得舞蹈界的一致好评。在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荣获编导和表演两项一等奖。《奔腾》是在蒙古族传统民间舞基础上加工、发展创作而成的,采用各种“马步”、“抖肩”、“跳脚”等动作,塑造了蒙古族青年牧民们策马奔腾的英俊形象。

  因篇幅所限,以上仅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家的一小部分,许多年轻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家没有提及,他们继承着老一辈艺术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地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繁荣奉献着他们的智慧。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民间舞蹈传承人

  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中,民间舞蹈共计有41项,其中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占25项,如土家族摆手舞和撒叶儿嗬,藏族的弦子舞、锅庄舞、羌姆,苗族的芦笙舞、木鼓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傣族的孔雀舞,等等。但由于民间舞蹈文化的整体性、公众性和匿名性的特征,所以在第一批非物质文化民间舞代表性传承人中没有得到较为具体的确证,这也恰恰说明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力量的强大和民间基础的深厚。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传承人(2008年公布):

  西藏自治区芒康“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男,51岁)和江措(男,57岁);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锅庄舞”传承人达珍区批(男,76岁)和徐桂莲(女,63岁);西藏自治区昌都“锅庄舞”传承人松吉扎西(男,69岁)和洛松江村(男,70岁);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锅庄舞”传承人昂加措(男,63岁);西藏自治区丁青“热巴”传承人丹增曲塔(男,65岁)和四郎曲珍(女,60岁);那曲比如丁嘎“热巴”传承人嘎鸟(男,39岁);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传承人喇嘛次仁(男,87岁)和喇嘛米玛(男,74岁);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摆手舞”传承人田仁信(男,34岁)与张明光(男,69岁);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撒叶儿嗬”传承人覃自友(男,66岁)和张言科(男,60岁);贵州省丹寨县苗族“芦笙舞”和“锦鸡舞”传承人李金英(女,42岁)和余贵周(男,42岁);贵州省纳雍县“苗族芦笙舞”和“滚山珠”传承人王景才(男,39岁);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农乐舞”和“象帽舞”传承人金明春(男,49岁);贵州省台江县反排苗族“木鼓舞”传承人万政文(男,56岁);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壮族铜鼓舞蹈”和“彝族铜鼓舞”传承人陆孝宗(男,58岁)和黄正武(男,62岁);云南省瑞丽市傣族“孔雀舞”传承人约相(男,59岁)和旺腊(男,62岁);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安代舞”传承人那仁满都拉(男,61岁);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鼓舞”传承人洪富强(男,71岁)和石顺民(女,58岁);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毛古斯舞传承人彭英威(男,74岁);海南省三亚市黎族“打柴舞”传承人黄家近(男,84岁);四川省黑水县“卡斯达温舞”传承人斯旦真(男,82岁);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阿尺木刮”传承人熊自义(男,66岁);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彝族“葫芦笙舞”传承人钟天珍(女,61岁)和杨应金(男,54岁);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彝族“烟盒舞”传承人施万恒(男,60岁);西藏自治区山南昌“果卓舞”传承人索朗(男,33岁)和边巴次仁(男,44岁);青海省同仁县“土族於菟”传承人阿吾(男,57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鹰舞”传承人库尔班·托合塔什(男,76岁)和买热木汗·阿地力(女,54岁)。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传承人(2009年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维吾尔族“赛乃姆“传承人艾买提·司马义(男,维吾尔,7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贝伦舞”传承人月香(女,锡伯,72岁);甘肃省卓尼县“巴郎鼓舞”传承人卢永祥(男,藏,58岁);甘肃省舟曲县“多地舞”传承人李扎西(男,藏,62岁);西藏自治区曲水县“廓孜”传承人扎桑(男,藏,71岁);西藏自治区芒康县“芒康三弦舞”传承人江白轮珠(男,藏,66岁);西藏自治区“嘎尔”传承人平措玉杰(男,藏,78岁);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谐钦”传承人次旺丹增(男,藏,70岁);西藏自治区拉孜县“堆谐”传承人拉巴(男,藏,60岁);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普堆巴宣舞”传承人昂嘎(女,藏,76岁);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锅庄舞”传承人布扎西(男,藏,47岁);青海省称多县“锅庄舞”传承人才哇(男,藏,60岁);四川省新龙县“甘孜锅庄舞”传承人阿德(女,藏,61岁)和白马尼麦(男,藏,65岁);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芦笙舞”传承人李增保(男,拉祜,76岁);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布朗族蜂桶鼓舞”传承人俸继明(男,布朗,53岁);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彝族“跳菜”传承人鲁朝金(男,彝,42岁);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打歌”传承人茶春梅(女,彝,46岁);四川省汶川县“羌族羊皮鼓舞”传承人朱金龙(男,羌,57岁);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长鼓舞”传承人赵明华(男,瑶,65岁)等。


资料来源:《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